再添“咖啡、高桥、探秘、影视复刻”等崭新标签——
多元融合让黔中游更“嗨”
金秋十月,丹桂飘香。从武陵山脉到乌蒙山麓,从黄果树瀑布到荔波樟江,从万桥飞架到“红飘带”高扬……曾经以“避暑、文化、山地、原生态”为关键词的贵州旅游,如今再添“咖啡、高桥、探秘、影视复刻”等崭新标签,服务优化、创意频出,多元融合为来黔游客提供了更“嗨”的旅游体验。这是“十四五”期间贵州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新业态升维 看风景又品文化
“以前来贵州主要看山水,现在更想体验独特的山地文化和‘村字号’魅力。”广州游客张先生10月19日乘高铁来到贵州,他的行程单上,除了西江千户苗寨、荔波小七孔等传统景点,还有荔波酷玩森林的绳索攀岩和悬崖咖啡,以及去凯里看了一场“村T”等。
当旅游不再局限于看山玩水,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则受到了更多关注。穿汉服游古城、跟着非遗去旅行、新中式文创产品……各类充满文化韵味的个性化体验游正成为游客们的心之所向。
在距离贵阳仅80公里的猴耳天坑极限酷玩乐园,可将身体悬挂于天地山水之间的“超级大秋千”体验,让这里成了无数年轻人必打卡的一站。
韩国博主朴大一此前来到贵州旅游,他相继体验了贵阳咖啡、猴耳天坑“超级大秋千”、高过河漂流、侗族大歌等贵州文旅新老玩法,这些项目被他称为文旅界的“next level”,是如今年轻游客来贵州旅游的新标配。
新场景创新 实地游兼“影视复刻”
“看了《我的阿勒泰》想去新疆,看了《长安的荔枝》想去西安,最近补完了《庆余年2》,就来贵州了……”10月21日,从湖南邵阳自驾出发的李女士一家直奔都匀秦汉影视城。
随着“一部剧带火一座城”的现象频频上演,不少城市深度挖掘当地多部影视取景地资源,量身定制特色线路,力求为广大游客打造融合“沉浸式体验+在地文化+影视复刻”的核心特色新场景实地游。
作为国内重要的大型影视基地,秦汉影视城推出的“我在都匀当明星”沉浸式夜游活动,以独特的场景体验受到游客欢迎。该活动以“三楼六景九戏,一夜游遍千年”为内容载体,通过互动剧情与影视科技,让游客沉浸于秦汉主题场景之中,收获难忘的“主角”影像。
在安顺黄果树景区,5月推出的大型实景仙幻剧《再回西游》持续引发热潮。该项目以“86版”《西游记》取景地陡坡塘瀑布为核心舞台,选取《西游记》中“三打白骨精”“女儿国奇遇”等篇章,运用现代科技让经典场面在山水间重现,打破了景点与生活的次元壁,构建起主客共享的景区空间。
新场域建构 单点突破到全域融合
今年第一季度,在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联合发布的《中国魅力小城旅游研究报告》中,凯里市、榕江县、雷山县、赤水市、兴义市等“魅力小城”表现亮眼。
此外,在贵州还有咖啡嘉年华、精酿啤酒节、青岩古镇“大明志”系列,以及层出不穷的音乐节、演唱会等,各类创新场景既是活态博物馆,也是消费体验场域,它们不仅突破传统景区的边界,也让旅游体验的范围得到极大延展。
据途牛旅游网发布的《2025国庆中秋旅游消费盘点》数据显示,贵州“黄果树-西江-荔波-梵净山-镇远6日游”凭借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丰富组合,成为境内跟团游的热门产品TOP10。
最令人称道的还有贵州“桥旅融合”的场域建构,大桥不再只是交通枢纽。围绕桥,不仅打造了蹦极、空中漫步、塔顶咖啡等项目,还设置了光影秀、博物馆、五星服务区等配套设施,让资源从点到面,实现全域融合。
这些打破界域的生长力,正成为推动贵州文旅“拔节向上”的核心竞争力。如今,行走贵州,可看到越来越多“文旅+”跨界融合带来的新场景、新体验、新玩法。(记者 陈江南)

